第 56 章
五月初,《蒙学识字》开印三千册,每册定价二两纹银,由府衙向苍耳郡各地的地方官署直接下令,让各地衙门出钱,向自己所管区域全面推广。其中各县衙不得少于五册,乡镇不得少于三册,村落不得少于一册。而各地官办的书肆也必须同时跟进,其中县衙书肆不得少于一百册,乡镇书肆不得少于五十册,并且要在拿到书册的第二日开始,将书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做不得少于三天时间的推广宣传。
发印后没十天的时间,同知大人就派了府城的官办书肆——“儒鸿书斋”的老板王进将属于骆铖的那四成润笔费,共计两千四百两纹银送了过来,骆铖拿到手后给家人每人都分了一百两银子当零花钱,剩余的两千两则都拿去钱庄换成了银票,交由闻尺素保管了起来。
骆显看自己大哥将银子换成银票后,也拜托骆铖将他的这一百两银子,和之前存的月钱以及过年时的压岁钱等等,加起来共计两百六十两的零花钱也拿去钱庄给兑换成了银票,存到了骆铖特意让木匠给他打的小存钱箱里去了。
季劭聪知道后,又给恰了一颗柠檬树,拉着云吟、卓羽辰和魏杨青三人,每天下午都到药膳坊打卡吃饭——美其名曰要长期照顾弟弟生意,其实就是自己嘴馋。
骆铖没什么意见,反而还给了大家一个友情价——直接六折算起。
不然其他几人都好说,季劭聪和卓羽辰家中都是当官的,魏杨青家里是做生意的,全都不差钱。但云吟却是家境一般,要不是他们三人的糖厂利润分红不错的话,恐怕一年都舍不得花几次钱来外面吃饭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知道他现在有这笔不小的收入了,所以季劭聪才敢这么闹腾,不然看起来大大咧咧实则心细如发的季大少爷,是不可能做出拉着云吟每天都来掏钱吃饭这样的事情的。
说起来他们的糖厂现在也是越做越大了。
刚开始主要是做冰糖,因为这个朝代只有红糖,而且还是那种因为过滤手法粗糙,所以做出来后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点苦味的糖。
而药膳坊自开业后,前前后后出了好多款的养生茶,很多都是需要冰糖来做辅料味道才会更佳的,所以才会最开始做养生茶之前,就骆铖出技术,季劭聪和云吟出钱的开了一家制糖厂。
当然之前说过,云吟投资的那份钱是骆铖和季劭聪两人给帮忙出的,等赚钱后每次分红时扣一点,直到扣完为止就好了。
不过让三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开始做的只是冰糖,所以销量好还相对来说算是可以,但后来骆铖又将白砂糖的制作方法拿出来后,生意竟然就直接做到了整个天晟朝。
而在砂糖都有了后,其他的各种糖果离现实还会远吗?答案当然是不会了。
所以现在,糖厂已经做出了各种水果味的硬糖和软糖,以及专门养了很多奶牛,做了各种口味的奶糖了。
尤其骆铖根据后世的花样,将糖的外观根据口味做成了各种水果和卡通小动物的样子后,销量就更是惊人。要不是将大舅和二舅都请过去帮忙管理,以及和季劭聪和云吟又去买了几个死契的下人让来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的话,糖厂还真会负担了不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的进货量的。
就这,现在订单都还是多到快要吃不消了,所以三人一致决定再开一家分厂,已经将地皮买下开始建新厂房和员工宿舍了,到时候打算让二舅过去负责管理新厂那边,大舅则依旧管理旧厂就好了。
所以现在的云吟,早就已经将当初季劭聪和骆铖帮他投资的钱给还完,开始拿纯纯的利润了。
只不过他好像在找什么人,因此赚的大半的钱都用来雇人到各地去寻人了,因此平时除了药膳坊和广聚轩这两处之外,依旧还是不怎么去外面花钱的。
“马上就要月底了,新厂那边快要建好,阿铖你说,要不要给新厂再重新取个名字的?”
今日药膳坊又推出了两个新菜,所以此时几人都吃的肚皮有点撑,摊在椅子上连弯腰都有点费劲。唯有骆铖和云吟比较自律,都只吃了八分饱,在其他几人都还脑子放空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起了正事。
“不用,还是叫“骆云聪”糖厂吧。”骆铖回道。
当初他们给第一家糖厂取名时,就简单干脆的将三人的姓名组合到一起,取了个“骆云聪”这么个名字——因为技术比金钱重要多了,而且没有他们俩骆铖一个人照样可以把糖厂办起来,所以季劭聪和云吟在当初取名时都一致觉得要让骆铖打头才对。
而现在这个名字已经打响了知名度,无论是商人还是老百姓,买糖时都认准了这个牌子,所以根本就没有换名的必要。
“那……就把它叫做“骆云聪”二糖厂吧,好跟旧厂有个区分。”云吟思忖了一下后说道。
“好。”骆铖点头,转头看向季劭聪:“大哥觉得呢?”
季劭聪眼神幽幽的飘来,像个被抛弃的深闺怨妇一般的看了他和云吟一眼:
“你俩才想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我啊?”
骆铖和云吟对视一眼,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