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上映(1 / 2)

第252章 上映

从四月初开始,上影联合院线就将《寄生虫》的各种宣传物料放在各大影城最醒目的位置。

临近五月,外墙海报,能贴的,全贴!

除了院线本身,上影厂也借助关系,各种影评、推荐,纷纷登上当地报纸。

什么叫亲儿子待遇

《寄生虫》这样的片子就是亲儿子待遇!

左手金熊奖,右手韩国动员人次600万+,还是上影厂亲自参与投资的影片,这踏马待遇不拉满,上影厂内部都有意见。

宣传拉满。

排片也必须满上!

《寄生虫》全国各大城市的平均排片率是32.5%,而在申海联合院线,《寄生虫》的排片率高达37.35%。

五一同期上映的另外三部电影。

《翻译风波》——20.8%

《鲨鱼故事》——24.3%

《三岔口》——15.88%

看到这种比例的排片,《三岔口》的导演陈木生,幕后的投资方寰宇娱乐,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踏马的。

申海是全国最大的票仓,联合院线又是全国产出票房最多的院线,《寄生虫》的排片比他们高了一倍多,这踏马找谁说理去

他们不是没跟联合院线、上影抗议过,但联合院线直接回了一句《寄生虫》预售票房远超预期。

其他的话,一概没有。

4月30号。

《三岔口》在燕京新世纪饭店举办首映式时,电影投资人林晓铭当着记者的面炮轰不公平待遇。

“内地院线对国际奖项的盲目追捧,让其他电影连生存空间都没有。”

“……”

“观众需要多元选择,而非一家独大,一些院线嘴上说市场决定,实际却用排片绑架观众。”

“……”

“一味追捧高排片电影,忽视长尾效应,只会让院线沦为资本游戏场,最终损害行业健康!”

晚些时候,《寄生虫》在u华星国际影城举办首映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们,如实转述了林晓铭的炮轰。

虽然林晓铭没有指名道姓,但同期上映斩获国际奖项的电影还有谁

只有一部《寄生虫》。

淦!

听到记者转述的那些话,沈良顿时知道林晓铭为什么这么干。

踏马的。

这是新仇+旧怨。

新仇是排片率之争,旧怨跟沈良没跟关系,而是周星池那边的问题。

寰宇是《少林足球》的主要投资方。

当年,周星池跟向化强夫妇的永盛闹翻。

向化强夫妇放话,谁敢跟他合作,就是跟向家作对。

这时。

寰宇集团出面投资了《少林足球》,事后电影大获成功,双方却对簿公堂。

寰宇指责星辉私下制作周边产品,独吞2000万,星辉则是起诉寰宇,追讨92万美元的海外版权收入。

前不久,沈良跑了一趟香江,《功夫》续作即将启动的消息哪能瞒得过圈内人。

“沈导,请问您怎么看寰宇林总的这番言论”

看着记者胸前挂着《南周》的牌子,沈良呵呵一笑。

“寰宇的说法,我不是很在意。”

此话一出,现场的记者不禁很是失望,火药味呢

下一秒,火药味,来了。

“因为我这个人从来不打嘴炮。”

“沈导,您刚刚的话是指寰宇林晓铭是在打嘴炮吗”

接着,香江苹果日报的记者继续追问。

“如果不明白,建议回去看录像,或者录音。”

对《苹果日报》,沈良是一点好感也无,踏马的,妥妥地沈黑媒体,给他好脸子才怪!

再说了。

奥运总导演竞选都踏马没戏了,还端着干嘛。

该怼怼。

退一万步,就《苹果日报》那个尿性,就算沈良给他们好脸,仍然难改黑子的本质。

那两篇【偷食成瘾!细数金蛋导演的风流债!】、【星女郎从‘良’鸡】的新闻,就踏马是《苹果日报》写的。

他的小本本上都记着。

“沈导,《寄生虫》在韩国的票房是2.87亿rb,韩国票房那么高,您觉得内地票房能破亿吗”

回答之前,沈良照例看了一眼记者的牌牌。

《华商报》。

是一家沈吹媒体。

面对自家人,那当然是春天般的温暖,只见沈良温和一笑。

“最近很多电影上映前,记者、网友上来就是票房破亿,我觉得有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但平心而论,以内地当下的银幕数量、票房潜力,想要完成一亿票房的成绩,并不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候,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定个5000万,等达到5000万,然后再往下一个目标,奔着一亿、两亿去努力。”

“所以,您给《寄生虫》定的小目标是5000万吗”

“差不多吧。”

沈良微微点头:“5000万确实比较合适,它是那种既有挑战性,又不是难以完成的小目标。”

5000万

还小目标

台下的路钏听到这串数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哪怕他叛变了,成了沈吹的一员,但5000万怎么可能是小目标

很蓝的啦!

不过。

一想到《寄生虫》的成片质量,可能也没那么难,毕竟,《寄生虫》要比《小偷家族》、《束般的恋爱》更具观赏性。

是文艺、商业双丰收的类型片。

另一边。

老何笑吟吟地看着台上的学生。

好大的口气。

不过,小良确实有说这话的资格,毕竟,小良可是几乎改变学风的人。

三年前,学校内部的大多数人都瞧不起拍商业片的导演。

这其中既有商业片不能拿奖,艺术性偏低的缘故,也有酸葡萄心理。

都踏马什么年代了。

如果可以选的话,谁不想口碑票房双丰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然而。

知易行难。

奖项、票房双丰收的片子,屈指可数。

江文当初为什么受投资人追捧

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既有奖项,又有票房。

同理。

张卫平为什么把张一谋绑的那么死,又能拿奖,又能卖座的导演,太他妈少了。

更直观的说,六代导演一头扑进冲奖片,既是自我表达,也是为了商业利益。

有奖的片子更好卖钱!

这是公认的事。

而三年后的今天,因为有沈良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在,老一辈的电影人可能还坚持走文艺片路线。

坚持作者电影。

但在新一代的学生群体中,很多人不再排斥商业片。

走罗潘、罗噔、程尔、胡雪扬、宁皓那样的路,不香吗

“这小子,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一旁,老穆乐呵呵的笑着,低声跟老何交流。

“老何,你说这5000万的小目标,能不能达成”

“应该行。”

老何低声道。

“即使差,也不会差多少,话又说回来,哪怕没实现,《寄生虫》也是大赚。”

都是自己人,他们知道《寄生虫》的版权交易情况,仅凭亚洲以外市场的版权收入,就足以覆盖《寄生虫》的制片、宣发成本。

中、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每一分票房都是纯赚。

当天晚上,《寄生虫》、《三岔口》发布会的相关新闻就登上三大门户首页。

《沈良携lt;寄生虫gt;强势登陆五一档,金熊奖加持,剑指5000万票房!》

《林晓铭炮轰院线排片不公,沈良淡定回应“用票房说话”》

最新小说: 灭我全族,我成杀神你后悔了? 高武:爹爹莫怕,儿子无敌啦! 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 开学典礼:校花开着法拉利来找我 正义陨落 乡下来的真少爷,竟然医武双绝 知性姐姐,和温柔教师的调情日常 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 铁柱,下山快活去吧! 合租室友竟是高冷傲娇的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