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带着五十个人,奔袭百里冲进了金军大营,好似真的犹如霍去病附体一般,一路猛冲在五万人的大营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
【等金兵回过神来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带着兄弟们突围了!】
【然后将张安国押到了江南斩首示众!】
【这一年的辛弃疾才二十三岁,他的人生正如那高高升起的太阳,才刚刚开始!】
贞观年间。
“好一个辛弃疾!”
“这等勇气谋略可为帅矣!”李世民看着辛弃疾一番操作赞叹不已。
大殿之中一众名将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这一战的描述看似简单,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东西非常多!
敢领五十人冲五万人的大营胆气惊人!
而这五十人敢跟着他冲,也证明其带兵能力!
从他回营到出兵,时间极短说明其临机反应能力过人!
更不要说他带着五十人能在五万大军的大营之中,迅速锁定目标的位置,而在目的达成后又能在混乱的战局中找到突围的路线!
这种对于战机的把握才能,才是最可怕甚至于根本无法学习!
是优秀将领与生俱来的本能!
毫无疑问,辛弃疾这一次领兵出战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更何况他此时才二十三!他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
大明。
朱元璋叹息的摇了摇头。
“想那南宋,在家国存亡之际涌现出了多少人才!”
“李纲、宗泽、种师道就不说了。”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琦更是当世人杰!”
“便是到了南宋,也有如毕再遇、辛弃疾、李庭芝这般的能人义士。”
“这其中但凡宋朝皇帝抓住一次机会,也不至于让江山沦落至此。”
朱标怅然,“儿臣忽然想到后人说的一句话,钱存着不去扩充军备,总不能拿去当赔款吧。”
“这话虽然有些混不吝,但其中的道理确是浅显易懂。”
“赵宋朝廷就是习惯了花钱买和平这套,不成想到了金人、蒙古人这里,这套不灵了。”
“国之大,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关键还是要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无怪后人会对太宗皇帝陛下如此赞誉。”
朱标说到李世民的时候脸上也满是崇敬,纵观古今帝王。
也就只有李世民能在不影响民生的前提下还打出了赫赫国威!
天幕前,无数人都为辛弃疾的悍勇感到吃惊!
不是什么人都敢带着五十个人冲五万人的!
就算有多数也都是疯子,而辛弃疾竟然能从其中全身而退!
不少将领虽然看了出来,辛弃疾这一战是利用了自已的机动性,和目标小的优势,在大营立足未稳的时候冲了进去。
但你别管这里面有多少其他因素!
他就是做到了!
武我们承认了,但文呢?
词中之龙又何解?
【辛弃疾原以为自已的人生梦想将以这一刻为起点,很快就能达成收复中原的目标,却殊不知这就已经是他人生的黄金时刻!】
【残酷的现实告诉他,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辛弃疾立下了如此大的功绩,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大宋,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但也开始慢慢受锤。
他想要北伐,但是被金人铁蹄吓破胆的南宋朝廷只是一再敷衍。
给他任命了一个在江阴管文书工作的签判!
【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会消磨人的意志,辛弃疾想收复失地,于是写下了煌煌军事著作《美芹十论》】
【从战略推演、军事组织、经济发展、民情考察、统战动员其中无所不包】
【甚至开创性的提出了大战役级别的跨海登陆作战的构思】
【然他的著论大宋皇帝看过后说了一句文采不错,然后就被束之高阁】
天幕下,宋以前的先辈们听到这里冷笑一声。
这宋朝亡的是真不冤,能撑这么久反倒让人奇怪!
那异族真就有那么可怕?!
【那么美芹十论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
【其实不然】
辛弃疾被调到滁州,用其中的理论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处于金宋缓冲带的滁州治理的物阜民丰,车马不绝。
被派到江西剿匪,让朝廷头疼了一年多的匪患,辛弃疾不到三个月就平定。
【但即便如此,朝堂也还是不信任他,北伐的梦想被一再耽搁,而辛弃疾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被这样一再蹉跎给耽误,连一次掌控军权北伐的机会都没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