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邵迟不会比盛连景这个本校生更清楚,其实像上午三四节这种上课时间前,不用早八的那一批人也没那么热衷于来食堂,
更多的人都是更乐意选择在寝室多睡一会儿,再匆匆起床后拿寝室里的“存粮”垫垫肚子,或者跑到教学楼附近的超市小商店直接买个面包烤肠,便算对付过一顿“早午饭”。
食堂里远没有人多到需要给谁腾位子,盛连景却还是随人起身,并顺遂着人心意跳过了话题。
反正邵老板跳得过这个也还有之前的。
躲过了初一也还有十五在等着。
盛连景在两人重新漫步校道时才说: “话说回来,老板之前突然问我留级延毕了多少年,真的吓我一跳,我差点把校园卡掏出来自证清白。”
校园卡上印有基本信息,一看学号开头就知道是哪一级的学生。
邵迟直觉这个话题也有点危险。
只是……危险在哪儿呢
好像是在邵迟弄清因果关联前,危机感先席卷上心头,让他下意识地小心答: “老板很久没有见过我,以为还是和以前的朋友一块来,把人给弄混了。”
盛连景的态度就要自然很多,小盛同学轻轻巧巧地说: “哎,刚都没来得及问,光顾着震惊了,你和你朋友以前也经常一块学校附近约饭就在南门小吃街”
——你和你朋友。
危机感的缘由或许就在这。
话题回到了与白昱程有关,邵迟头回送盛连景回A大时还试着主动跟人聊起白昱程,当时他提得坦然。
最多还有一点因为自己跟白昱程之间“捋不清,理还乱”,他说起自己这位“朋友”时夹杂着一丝怅然。
可是今天跟盛连景聊白昱程,他忽然开始变得拘谨。
邵迟比较保守地反问: “你怎么提问还带圈范围,直接猜地方在南门”
盛连景很社交达人地回答: “我大一头回来这个窗口买锅贴时就跟老板聊过天,老板说他是从南门外搬进来的,他的女儿也是我们本校师姐,直博后留校工作,正好食堂有一批窗口重新开放对外招商,老板抓住机会,干脆把店转进来。”
盛连景大一时才认识窗口老板,却比邵迟这个过去买过四年饺子的人对老板的家事解更多,这大概便是两人性格及社交能力上鲜明迥异的差异。
邵迟: “原来老板的女儿在这里读书工作。”
“是啊。”盛连景陪人感叹了一下饺子老板家的真人不露相,转头话音又拐了个小弯, “老板的店以前在南门,他把店搬进来后你和朋友也没来吃过,所以我猜,你们肯定是约在南门吃饭比较多。”
“……”
盛连景是个细心的人,邵迟一直都知道这点,然而小孩的细心此时莫名其妙地使人心虚。
邵迟也真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蓦然心虚,他谨慎按捺着它,再才说: “嗯,南门这边小吃和小饭馆的口碑都更好一点,我和朋友以前……一般都约一些学校外的活动,在校外吃也更方便,除了南门还会去周边几个商圈。”
……他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解释这么细,向着盛连景汇报自己过去约白昱程时的行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