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 章
寒径馀香满,疏帘倒影高。
十月初一早上巳时不到,朱雀街上的放榜木阁前再一次人头攒动、磨肩接踵了起来,因为头几天官府就放出了话来,说是会在今天将会试前二十名考生的试卷全都公布出来。
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的做法。
但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所以官府才不得不选择这样做。
而这个特殊的情况,就是骆铖。
乡试放榜之后,人人都对骆铖能得榜首解元表示了钦佩之情,除了暗中见不得光的那些老鼠蠹虫之外,没有人对他的名次表达过半分的不满或疑虑,包括同期考试的考生们。
但,这不代表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觉得骆铖能得到这个名次,是因为他之前著书开民智、大灾救生民的功德换来的想法。
虽然这些人这样想也并没有什么恶意,反而还觉得人家都为民做了那么多的事了,别说解元,就是给个状元、或直接封官拜相都是没什么不可以的。
可,即便没有恶意,也不可否认这种想法是对科举制度考核的不信任。
因此,当此次京城乡试的主考官知道这件事情后,便直接上达天听,请今上来对此事做出裁决。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这位骆生,可不是一般得圣人欣赏的啊。
于是,上书第二天今上便给他下了旨——将此次京城乡试的前二十名考生试卷公布于众,以堵悠悠众口。
因此,这才有了今日的事情。
而事情也果如今上的预料那般,当二十名考生试卷全部张贴出来之后,先前认为骆铖是因为功德换来解元的说法,便轻松的不攻自破了。
实在是……
只要读过书的,就没办法不去承认骆铖答卷的优秀的。
无论是文采、辞藻这些外在的方面,还是知识储备量、论点论据的论断、对历史、朝廷、政策等内在的方面,都完全是无可挑剔。
可以说,他比第二名都超过了不止一个层次。
因此,当整个十月的公示期内,所有来这里看到骆铖试卷的学子们,全都是刚开始被他的文章所惊艳,接着便被他有关于兵、农、水、算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所震撼,最后再被他策问中有关国计民生等的回答所折服。然后,
——深深一揖。
若如此才华胸襟心怀苍生的人都不能拔得头筹,那又有谁有资格把名字写在他的前面?
更枉论,人家早就已经拯救过苍生了。
……
**
永安三年三月初九,恩科会试放榜——苍耳郡举子骆修远,贡士之首——会元。
这次,没人再怀疑这是他用功德换来的名次了。
永安三年四月廿一日,恩科殿试之日。
卯时过半,朱雀门开,所有贡生按照排名先后分为两排,穿着统一制式白底鸦青色边沿的广袖斜襟服,头戴同样鸦青色的儒巾,挺腰垂眸,跟随领路太监一路前往钦安殿的方向步履沉稳的走去。
骆铖是贡士之首,站在两队人的前面中间,云吟在他左手边的第一位,一起跟着这个一听就知道是许景行特意派来小太监,认真听着他低声的讲的每一条规矩。
“到金阶前先做停留,圣人会在钦安殿门前勉励你们。勉励后,记得跪地叩谢圣恩!”
“进殿后,前面最中央的位置便是你的。”
“要等圣人说了“坐”,你们跪地谢恩后才可入座。”
“不可直视圣人圣颜。”
……
其实这些事情大多都之前贺櫂、许景行、温槿安等这些经常出入皇宫的好友们早就给他俩交代过,但这并不妨碍此时他们在听到这位小太监善意的提醒时,依然认真聆听以示尊重的态度。
辰时初,所有贡生都站定在了钦安殿前的金阶下,直至听到一声“圣人驾到——”后,一众学子并金阶之上的官员们才一起伏地跪拜,大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之后,圣人贺鸿便简短的勉励了众学子几句,内容无外乎忠君爱国、以民为本、不忘初心等,听得一众没听过“赛前动员”、“会议讲话”的古代学子们全都满脸通红、热血沸腾,恨不得当场就血溅三尺以证忠心。
唯有骆铖,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平淡沉稳,在今上讲完之后,还微擡眼眸看了一眼对方,发现今上也在看他后,便又赶在对方眯眼拿手指他之前,收回了目光。
圣人:……
这臭小子!
**
辰时过半,殿试开始。
天晟朝的殿试科目一般公布的有八项,即:人才、战略、德行、孝亲、文学、民生、守职、思想,每次考试的内容,都是从这八项里边选取其中的三项来作为试题。
今年的圣人选的三个选项是人才、战略和民生。
骆铖打开试卷看到试题后,不觉微微眯了眯眼。
只见试卷最右边写的三个题目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