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我边疆战士,何等艰苦何等英雄?”
“……我天晟百姓,又怎可忘了英雄?!”
骆铖轻轻开口,话语却重重落地,让众人的心绪都久久不能平静。
良久后,贺櫂缓缓起身,其他人也随着他的动作全部起身,向骆铖拱手郑重行了一礼:
“卜世先生,高义!”
其实真要说起来,骆铖此番建议在当下的兵役制度体系和国家战备力量来说,都有很多是天方夜谭的。
比如兵士满三十岁必须退役,兵役时间最多不可超过五年这两条,在现如今天晟朝的北境和南境一直都还没有断过战火的情况下,战场上那些已满三十、甚至是四十往上,又或是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孩子,十三、四岁就来当兵的人,根本就不在少数。
还有那些现如今已经至少服了十几年兵役,有的甚至已经在兵营里呆了二三十年的老兵,根本不是说能把他们退下来就能够立马可以退下来的。
毕竟,战场上虽然的确需要更加年轻有力的血液注入,可也更不可缺少那些老兵们从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积累的各种作战经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一个老兵的经验和沉稳都能抵十个新兵的冲动和胆怯的。
还有为国殉身和残疾兵士们的父母妻儿优先得到好的劳务工种……
必须是自愿当兵等等……
这些其实在座的各位一听就知道现在是很难实现的,但这并不妨碍,这一屋子的人——上至皇室亲王,下到将军百姓,都愿意为了这些目标而去努力奋斗的豪情与善意。
因此,史官们才会在多年后天晟朝的兵役制度慢慢的满足了这些愿望之后,将这一天称之为“卜世之戈”。
当然,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
十月初,关停了半年之久,中间还被人打砸损坏了一次的“药膳坊”和“尺铖小鲜烧烤火锅”两个店,在骆铖请人重新装修后,终于和季劭聪的“广聚轩”再一次的开张了。
同时,一路剿匪剿到了铜官城,将和土匪勾结的铜官城知府及一众土匪也一并打包派人押送去了京城的内监许景行,也终于到达了府城。骆铖在接到陈赐的通知后,便临时向教谕请假赶往了府衙,前去迎接这位据说是因为城府极深手段凌冽而年纪轻轻便坐上了大总管位置的内监大人。
“奴才内监总管许景行,见过安王殿下。”
“免礼。”
待众人都赶到后,许景行先行向贺櫂见过礼,才转身受了其余众人的礼,然后躬身一并还了礼。
除了骆铖。
“阁下……便是卜世先生?”许景行上下打量了一眼骆铖,上前两步微弓上身的问道。
骆铖拱手回道:
“是,在下骆铖。”
“折煞了。”许景行快速侧身避过了他的礼,“您是先皇亲封的‘卜世先生’——眷命自天,卜世聿昌,这是何等之高的评价和期望啊。奴才自九岁入宫伺候先皇以来,还从未见过他老人家对谁有过如此之青睐的。”
许景行神色平和的看着骆铖,在说到先皇之处,眼神中竟无意流露出了一丝伤感,似是在缅怀先皇,不过也只那一瞬而已,之后他便又凝了心神,重新笑着对骆铖说道:
“所以,如‘卜世先生’这般国之重器,岂能给我一个做奴才的行礼?岂不失了先生的颜面,也折煞奴才了。”说着便拱手,又给骆铖行了一礼。
骆铖同样侧身避过,凝眉微微摇了一下头:
“大人与我年岁相当,便已得两位君王重用,此前安王也与学生夸赞过大人是“宫中难能可贵之才”,可见其品性能力均为上品,是以大人不必妄自菲薄,身居各位,谁都有谁不可替代的优秀的。”
骆铖刚开口称呼“大人”时,许景行就愣了一下。无他,这天下知道他身份的,就都是叫他许公公或大总管的,还从未有人称呼过他为……大人。
好在他很快便回了神,在听到骆铖说安王此前还夸赞过他之后,便快速转身向贺櫂行了一礼:“安王殿下谬赞了。”在得到贺櫂回道:“不必多礼。”后,才又再次转身看向了骆铖。
“也多谢先生夸赞,奴才……”他刚要说奴才感激不尽,就看到骆铖在听到“奴才”这两字时本能的眯了迷眼睛,似是不喜这个称呼,便顿了一下,心中划过一丝温和的暖流,从善如流的改了口:“那我就厚着脸皮受着先生这份夸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