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两天后,在给柳家、村长和之前一直交好的几家人都拜过年后,骆铖便带着众人又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回了府城。
这些日子闻尺素的胎动越来越明显,因此骆铖也自觉的多养出了一项每日的必备任务——那就是等晚上进入空间后,用烧开后又凉温的灵水给闻尺素洗完澡,再抱着他看一会儿那站起来已经完全遮住双脚视线的肚子,等着肚皮上明显地被撑起个小手印或小脚印时便赶紧的凑过去亲一下,之后才服侍闻尺素先去休息,而自己再去背书写文章之类的专心学习。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初八府衙开衙的这天,早上大门开后还不到一刻钟时,骆铖便再一次的去找陈赐了。
“你说什么?”陈赐被他进来后说的话给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敢置信道:“你说你有一大批的土豆和芋头的种子打算捐出来?”他被惊的声调都有点儿变了。
因为土豆和芋头都是非常抗饿的食物,哪怕是之前陈赐下令时已经提到过,雪灾之后很有可能会有旱灾,但也同样耐不住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以及很多人家不吃就活不到旱灾结束的无奈。因此在很多粮食储备本就不足的老百姓家里,都是已经把这些当做主食一般的食物给吃的差不多了,压根就没留种。
这中间朝廷虽然已经发来了三次救济灾粮,但到底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加上路途艰难,缺少食物的人家太多,现在又马上就要到种植的季节了,所以如果真再来个旱灾的话,那么今年想要收获到粮食就基本上不敢指望了。
年前陈赐已经向朝廷求助过,希望能发来一些抗旱的作物种子,但朝廷给的回应是尽量会给他调集一些,但数量肯定会非常有限,毕竟一般人也不会闲闲没事的把这类好种又高产量的东西去刻意的留有太多。
反正好种嘛,没有了再种就是了,存那么多做什么。
所以整个年关陈赐愁的头都快要秃了,却没想到就在这时,骆铖竟然会主动的过来跟他说:
“大人,我有。”
并愿意一如既往的无偿捐助给苍耳郡的老百姓们。
陈赐双眼含泪,激动无言的看着他良久,才高高的举起手掌,轻轻的、却又沉重的按在了骆铖的肩上,长舒一口气道:
“大恩不言谢,本官……”
骆铖赶紧擡住了他想要拱手鞠躬的臂膀,浅笑着开了句玩笑:
“大人若是现在就要如此谢我的话,那岂不是等我接下来的话说完后,还要给我封个大大的红封才行了?”
陈赐满眼泪光的迷茫的看着他,不敢置信的顿在那里:
——难道、还有好事?
确实,还有好事。
只见骆铖从袖子里拿出了几张图纸,双手递给他后淡然开口:
“这是几种不同规格的储水池建造方式,”他说,“上面最小的那种是适合家庭建造的,中间大一些的则是适合村子、镇子之类,而第三张的则是适合县、郡等这类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方。”
陈赐跟着他的话看向手里的那几张纸,只见每张纸上都有详细的地点选定方法、建造方式、适用的材料、以及根据人口多少可以建造多大蓄水池的建议等等,每一条每一线都可以看出其逻辑的精巧与严谨。
“当然,除了蓄水池之外,每个村子都还要在三月中下旬雪刚化时,在村子的阴面不同点多打几个深井,县、郡也同时需要跟进。”骆铖指着第四张纸继续说道,“毕竟家庭蓄水池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储雪,好用来在旱灾到来时自家人的饮用。而村里公用的蓄水池则是用来在储备的雪化之后,给土豆和芋头浇地。”
这样即使真出现了旱灾,人们也不至于完全没有口粮了,同时自家蓄水池和新打的深井里的水,到时候如果省着点的话,应该也是可以够人饮用不至于被渴死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设想,毕竟旱灾时地底下也是会慢慢没水的,所以深井、蓄水池也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但有总比没有强,总归是可以让人坚持一段时间的。而这些时间,也许就能帮助人们撑到灾难结束的那一天。
陈赐此时才明白,为什么刚刚骆铖要开那句玩笑话了。
他向来自觉自己是个好官,从来都不贪贿、不滥权,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相比天下太多的大官来说,真的是对得起自己入仕之初“泽被万民”的心愿了,因此连圣上都夸赞过他——怀瑾握瑜。
可现在,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郎,他却有点开始怀疑自己一贯对自我的认知了。
因为他绝对不会在还未到弱冠之年时,在同等的条件下,会做到对方如此地步的独善其身、又兼爱天下的程度的。
他不是没想过土豆和芋头,但府库和各地县衙里仅有的一点存货早已下放,朝廷同样也没有多少存货,可对方来告诉他,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