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1 / 2)

第 65 章

次日下学后,骆铖和卓羽辰、还有魏杨青便帮云吟收拾东西,直接搬去了骆府。

第三天开始,每日下学后骆铖都会去藏书阁翻看苍耳郡近百年来的方志记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在几十本方志游记中找到了历史上与此次大雪极为相似情况的记录。

其实骆铖想看的是近三百年左右的方志,因为那样查证出来的结论会更加的准确一些,也更能推算出一些时间或天气的规律来。但奈何天晟朝也才建立不过三十多年,很多的记载都随着朝代更叠时的战乱而被损毁不全了。

所以现在仅存的这百年内的方志,都已经算是前人们努力的最大化结果了。

因此此时他能查询到的这段时间里,找出共有两次与现在差不多相似情况的雪灾记录——一次是在五十九年之前,一次则就是原身记忆里的十三年前。

两次灾难都同样是先有冬季的雪灾,紧跟着第二年就是旱灾,无一例外。

因此骆铖便更加的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拿着从书院借来的十几本方志野史,以及自己根据记载中的天气和周边自然情况变化的对比做出的相关笔记就去府衙找知府陈赐去了。

陈赐听完他的述说,又看了他做了标记的方志野史和推断笔记后,心内大骇!良久之后才倏然起身,向骆铖深深一揖。

“骆生高义!本府代苍耳郡之所有百姓,谢过救命之恩!”

骆铖没料到他会有如此举动,当即心中也是一惊,侧身回礼,道:

“大人过誉,此乃学生本分。”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因此身为天下人,帮助天下人,自是本分,无可邀功。

之后,陈赐便留下了骆铖带来的所有书籍和笔记,派同知去安排人员查阅官府的府志,打算一起做个补充参考。同时表示骆铖带来的哪些书籍用完后,都会替他完好无损的送还于书院去。

十一月底,在经过了官府府志和书院方志的比对后,陈赐和同知大人也基本可以肯定,这次的大雪不同寻常。于是当即就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上报给了皇上。

其中在上报的奏折中,还特意提到了骆铖的功劳。

腊月初一,陈赐在还没有得到朝廷回复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向全郡发出告示:

——“澹雅书院”学子、北山村秀才骆铖发现了当前天气变化与百年内的两次大灾极为相似,遂提醒全郡百姓,尽快储备各类生活物资,做好抗击雪灾和来年旱灾的准备。

腊月初二,陈赐联合苍耳郡守城将军——谷晋锋一起发出调令,调遣苍耳郡管辖区的各地守城驻军,帮助各地衙门做好城内安防事物,以及严查在灾难面前发难财的奸佞商户们。

腊月初三,陈赐下达第三道命令——命郡府和下属各县衙都召集当地的豪门乡绅,望其主动捐钱捐物,为全郡百姓尽一份绵薄心力!并亲写拜帖,将府城有头脸身份的一些人和一些有钱有余的商户们全都请到了府衙,商量如何帮助全郡百姓度过这两个难熬的难关。

不出所料,所有人都不愿意,个个哭穷的想尽了办法推辞。

陈赐痛心疾首,气的将案几上的一摞摞公文都扫了下去,眼眶泛红双唇颤抖的看着底下的这一群状似唯唯诺诺、实则自私自利的国之蠹虫,无奈的闭起了双眼。

就在他想实在不行就用军队强行逼着这些人拿出一些钱粮之时,差役来报,骆铖求见!

今天他请的这些人都是在苍耳郡有着很深的根基,且家底丰厚的大户,因此像骆铖这样刚冒出头不过一年多时间的‘新人’,则是都在考虑到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限的原因下,而全都没有邀请的。

所以此时骆铖的突然到访,别说是那群各怀心思的豪门乡绅,就是陈赐自己都有点儿纳闷。

不过他也明白,骆铖虽然年轻,但却绝非是那种没有眼力见儿还瞎捣乱的愣头青,因此此时突然求见,想来应该是真有什么事情急禀的。

于是陈赐微微的摆了摆手,让差役将人领了进来。

进门后的骆铖向陈赐和众人施了一礼后,便直入正题:

“学生今日前来,是也想为苍耳郡的百姓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擡眸,看了一眼那些豪门乡绅后,转而直视向陈赐,继续说道:

“学生虽只有两家小店和两个糖厂,拿不出来太多的东西,但却也可以出力一二。因此学生决定——捐纹银五千两,以及向“澹雅书院”和府城其余的学堂、私塾里的所有贫寒学子们捐助伙食和棉服、棉被、木炭等物,希望可以对他们能够有所帮助。”不然,那些因为灾祸而越发吃不起饭的学子们,如果真的被迫回家了,那下场就只能是自己连同家人一起,都更加的不能确定能不能度过这个难关的了。

最新小说: 边牧和他的二哈男友 特大丑闻 朕和朕的满朝文武一起穿了 快穿:冷冰冰的男主总在深夜求抱抱 清冷美人改嫁后,探花郎悔不当初 贵族学院女配也要修罗场吗? 放任沉迷 她不乖了! 替身小夫郎 霍总,太太不复婚,只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