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当天下午,骆铖便跟大家商量,想要再请一个人,最好是个汉子。不过村里相熟的几家汉子又都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所以来他这做工的可能性并不大。
因此,骆铖便请闻柳氏帮他拿个主意,她们虽然以前与村人来往少,但总归还是比原身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要知道的多一些的。
再说,闻柳氏能推荐的人,自然也肯定是曾经对她们没怎么不好的人,这样的人至少是善良的,用起来人品也会更让人放心一些。
但闻柳氏却从听说最好是找一个汉子时,貌似就想到了什么人。可这都到快吃晚饭了,也不知道偷偷的瞟了骆铖多少眼了,却还是没有说出来。
骆铖稍微一想,明白了。
看来,闻柳氏想到的这个人,应该是跟她有着什么关系,不然她也不会如此踟蹰不敢言了。
于是骆铖主动找了过去:
“柳姨,你想到了谁,放心说出来便是。”他拦住一直忐忑忙碌的闻柳氏,出声鼓励道。
“嗯……”闻柳氏绞着手指又看了他一眼,才磨磨蹭蹭不太自在的说了出来:
“我想到的是在梨树村的,我大哥的儿子。”
“梨树村?倒也离的不远,去府城也近。”骆铖点了点头。
“嗯,是啊是啊。”闻柳氏看他没反对,本能的也跟着连忙点头,不过随即就又神情失落了下去:
“不过那孩子,腿脚不太好,所以……”之后,她便说起了自己这个侄子的一些事情。
原来,当年闻大宝拉着被他□□了的闻柳氏去到柳家后,闻柳氏的大哥和小弟就直接暴起,将闻大宝的腿给打折了。
期间,他大嫂也在闻大宝躲闪之间,被闻大宝给拉了一把然后直接将肚子给撞到了桌角上,当时就疼的躺地上起不来了。
之后的那些天家里都因为闻柳氏的事情一直忙乱着,再加上又只是个肚子疼,所以所有人包括柳大嫂自己全都没太当回事,只是请了村里的赤脚医生去看了一下,吃了几副药而已。
但慢慢的,直到几年后柳大嫂一直都没再怀上过孩子,然后去府城看了大夫才知道,闻大宝当年拽她的那一下,把身子给彻底伤着了。
此生,她都不会再次受孕。
因此闻柳氏出嫁之前就已经两岁的小侄儿——柳程干,便是柳家大哥和大嫂唯一的孩子。
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柳程干十七岁准备成亲的前夕,与他定亲的那家姑娘在府城回村的路上被人调戏,被当时正好经过的柳程干给救了下来。
可惜,姑娘是救下了,他的一条腿也被那些混子给打折了,婚事,也就因此给被退了。
之后这三年来,柳程干一直都在努力找活,但他的腿毕竟曾经断过,走起路来也有点跛,所以重活干不了,而那些自己能做得了的活计,人家又嫌弃他是个跛子。
后来没办法,柳程干就只能尽可能的帮家里管管田地,虽然那条伤腿直到现在也还是每逢天阴雨雪就疼的厉害,田里的重活也同样做不了什么,但全家人都当做看不见,由着他尽可能的帮点忙,毕竟这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一点儿事情了。
“就是不知,表哥他愿意来吗?”骆铖听完闻柳氏的解释后,觉得这汉子品性不错,再说以后就是真正的实在亲戚,能帮就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而且,他还会医术,还有灵水,说不定柳程干的腿,自己就有办法给治一治也说不一定。
“阿铖这是同意了?”闻柳氏一听他这话,惊喜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骆铖无奈的摇了摇头,认真的看着她回道:
“柳姨,过不了多久我就是你的儿婿,也就是你的半个儿子了。”他斟了杯水递给闻柳氏,“所以,您不用对我总是这么小心翼翼的。今后就是一家人,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着来,没什么不可以的。”
闻柳氏在刚听他喊那声“柳姨”时,心里刷的像是被什么给揪住了似的,脑海中顿时闪过一堆念头,中心思想都是想着自己这是得意忘形了,怎么就能有这样的想法呢。那是她的家人,又不是骆铖的,凭什么要让人家来帮忙的。
结果下一句,她就又听到骆铖告诉她,他也是她的儿子,他们以后是什么事都可以商量的一家人,不用小心翼翼……
自责的念头顿时戛然而止,闻柳氏又是高兴又是感动,拉着骆铖的手拍了拍,哽咽的直点头:
“哎、哎……”
于是,两人便定下第二天闻柳氏也跟着他们去府城,下午收摊后,就带着闻尺素一起去趟梨树村,问一下柳家大哥大嫂和柳程干的意思。
晚上,等考完当天的试,大家都各自回去休息后,骆铖再一次的开始了他每天晚上都必经的行程——去空间。
这个地方,是他哪怕待上一整晚都不睡,第二天也照样会精神奕奕的神秘仙境。
就像他第一次进来时那样,哪怕是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也依旧对他的身体没有半点损耗。
相反,还会把他在外边积聚的所有的疲劳、乏累和疾病、伤痛等,都用这清透的空气和温绵的河水给涤荡的荡然无存。
所以,要不是现在还不是摊牌的好时机的话,骆铖就真想将骆显和闻家母子也带进来,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继而让其身体都变得更加康健。
只是……
骆铖自嘲的笑了一下,不能着急。
还是慢慢来吧。
现在好歹一家人用的都是他每天都往井里注入一次的灵水,所以,几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身体都变得健康了许多。
虽然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但骆显已经明显的长高了一点,闻尺素和闻柳氏也不再是头发枯黄、脸色暗沉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他们有一辈子的时间,所以不用急在这一时半会。
骆铖边想,边缓步进了书房。
从今天开始,他想每晚都写日记,将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即是他们一家的奋斗史,又是可以留给后人一些对前人的研究参考。
所以,骆铖便开始事无巨细的,连现在每斤面多少钱?肉多少钱?各种蔬菜水果又是多少钱?农民种一亩地大概多少收成?除去税收后还能剩余多少等等的这些问题,都记录在内,好给后人来了解一个更为细致的这个时代。
当然,最必不可少的,还是他们一家人的温馨时刻,弟弟的聪慧,心上人的软糯,未来岳母的慈爱等等。
……
写完之后,他也没出去,直接就在空间里睡下了,梦里有着心上人,一夜到天明……
**
次日,几人坐着牛车,带着准备的比前一天更多的面条、面皮和饼子等,去了府城。
这天季劭聪依旧来帮忙,还多了闻柳氏,可却依旧抵不过一传十、十传百慕名前来的顾客。
所以就算今天的准备比前一天充分了很多,他们也还是只忙到刚到未时就不得不收摊了。
没办法,因为东西又都卖完了。
之后几人将小吃车推回了‘广聚轩’,在那快速的吃过饭后,骆铖便带着一家人离开了。
出来后,几人先去了趟离得最近的糕点铺和杂货铺,买了一堆的糕点、糖果,还有米面油盐等东西,后又去了趟肉铺,称了好几斤软肉和排骨。
买好后,几人才架着牛车,快速的前往了去向梨树村的方向。
到了村口处,骆铖便和骆显下车了。
他现在还没有和闻尺素定亲,贸然上门拜访的话,只会对柳家,以及闻柳氏和闻尺素的名声有碍。
所以,他让闻柳氏和闻尺素赶着牛车,带着刚买的东西进村去探亲,而自己则是和骆显打算先回去准备明天小吃摊上要用的吃食。
反正梨树村离北山村也不远,走路过去半个时辰都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