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第二天一早,骆铖又去找王贵了。
“妙啊!不亏是读了书的人,这脑子就是跟我们不一样!”
王贵看着手里的图纸,激动的拍桌而起。
骆铖找他定做的是一辆小吃车,四张折叠长桌和几把折叠小椅子,以及笊篱、筷子等物品。
王贵死死的盯着骆铖的那几张颇具后世像个小房子一样的小吃车图纸,再一次的看在眼里拔不出来了。
只见这小吃车外边正前方上边是块木招牌,/>
窗口里边的下沿那里有两层放调料筷勺的架子,两边也同样有好几层可以放碗碟杂物的层板。
下边是整块台面,台面中间是两口锅,两边则是用来做吃食的案板。
锅下边放鼓风机的地方则也是做成了柜子的模样,和两边分别放水桶木盆和木炭的柜子齐平。
左边墙上面比人高的地方是三个放替换衣服的小柜子,下边好几个钩子,可以挂布巾和雨伞。钩子下边,则是空给放折叠桌椅的地方。
右边上面也做了三层隔板,放多余的调料等物。下边则连着一个长条的、可收起来靠在墙上的椅子,以供人休息。
靠门这边,门主要开在左边,所以左边门框就紧挨左边的那面墙,可右边却是离拐角还有很大一个距离。
这段距离的里面,也就是正对前面灶台的地方,更是做了一个足足到顶的柜子,用来以后放半成品吃食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像房子一样的小吃车,它底部有六个轱辘。
当然,轱辘就不是王贵用木头做了。而是等他确定好最后的尺寸后,骆铖再去找铁匠,用铁来做整个的底面跟六个轱辘,以及锅子下边的炉子——虽然小吃车里面已经有一层木头地板了。
整个小吃车都刷了桐油,不然纯木质的东西根本禁不起多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并且车顶不但刷了,甚至还用厚厚的桐油纸给包了起来。
而折叠桌椅,骆铖画的其实就是后世大街上常见的那种最基础的,桌面和腿脚可以折叠,中间预留了个放伞的孔眼的那种,并没有其他太多功能。
不过,在这个时代,别说王贵这样没见过太多大世面的村里的木匠,就是那些皇城的大家能工巧匠,也是没见过他这些东西的。
所以,此时的王贵纠结心痛的脸都扭曲了!
——这读书人真是忒气人!
他之前已经为了买衣柜、衣架和马桶给了骆铖十两了,所以此时让他再拿什么来买这几个图纸嘛。
骆铖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心思,想了想,便提出了合作的方式。
也就是以后成本制造都由王贵负责,但每卖出一辆都要给骆铖收入的四成。
不是他心黑要的多,而是这个时代缺的是新鲜的东西,而不是手艺人。所以真按这个时代对于这种这般合作的市场规定来说,他要的反而是很少的了。
因此王贵听完后很是高兴,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就让骆铖写了一式三份的契约,然后王贵亲自去请村长过来作保,之后三人一人一份契约,合作就此达成。
而骆铖现在要做的这一个,王贵还又主动给便宜了一些,并且答应再送他两个水桶和两个木盆。
骆铖建议王贵赶紧加班加点的做,不然过几天他出摊后,如果被旁人看到学了去,做的比他还快的话,就挣不了多少钱了。
王贵一听是这个理,当即就命自己的两个儿子,赶紧花钱去请村里相熟的汉子一起进山去找木材。
之后骆铖还帮他设计了一个艺术字体的“贵”字,算做是他们家的标志。
让他们以后无论是做什么东西,都把这个标志做在即显眼,又不影响使用的地方。
所以就先从他的这辆小吃车和折叠桌椅开始,全都刻上。
这样以后他家的小吃车第一个面世,别人看到后也会首先承认他家的,其次才是后来的跟风者。
当然,筷勺笊篱上,还是要刻自己小吃摊上的标志的。
等做完这些后,骆铖快速的回家吃了个饭,便又带着骆显去府城了。
本来还想把闻尺素也带上,但闻柳氏说后院剩余没种的几块地已经翻好了,打算今天把剩余的辣椒苗都给种了,所以闻尺素便留下来帮自己娘亲一起种地去了。
这个时空本来是没有辣椒的,但奈何骆铖自己的空间里有。
之前没种是因为修房子太忙,田地那边也顾不上。
所以这两天房子修好后,骆铖就将他之前晚上进空间种的辣椒苗都搬了出来,种在了后院。
不过因为时间有点紧,菜地还没有全部翻好,所以只是种了其中一部分。
到了府城之后,骆铖先是带着骆显去找季劭聪,因为上次他说让自己千万别忘了在找摊位之前再去找他一趟。
“看,地段怎么样?”
所以刚见面,季劭聪就迫不及待的将一个给东街街道商贩管理处缴了三个月摊位租金的凭证塞给了骆铖,仰着下巴一脸小嘚瑟的看着他等着被表扬。
东街本就是府城最为热闹的一条街,因为主要面向的是普通老百姓和过往跑商,不像北街,主要的客户群体都是那些有钱有权的,因此人流很是密集。
骆铖拿过来仔细一看,这所租的摊位,还尤其是在一个路口拐角处,人流量更是加倍的好地方。
仔细一看,貌似这摊位的后面,还正好就是他定制碗碟的那家瓷器店。
骆铖看着这份凭证,明白了季劭聪的意思,遂笑了笑,揶揄道:
“份子钱么?”
“怎么,嫌少啊?”
季劭聪被他那含笑揶揄的眼神一看,顿时就想起了之前自己想要不着痕迹的给钱结果没给出去的事情。
然后脑子就像一条线似的,又不小心想起今天中午好像吃的还是那该死的香喷喷的豆角焖面后,就一下子感觉血往上冲,浑身都不自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