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前路不平”
荣国府里,贾母坐在自己的紫檀塌上,旁边是一方香几,上面摆着翡翠玉雕渔樵耕读盆景,燃着香,袅袅的烟飘散开。
老人家穿着一袭深蓝刺绣缂毛袍,带着黑底描金的抹额,支着脑袋看贾迎春和林璋在
想到女儿马上要和林如海一起外任,庐州隔着京城要有千里的地,一去三五年,能见面都奢侈。
贾敏嫁到江南,母女五六年不得见,后面林如海在京城里当官,贾敏也跟着在京中住几年,老太太几乎都忘记母女份离的痛,再看璋哥儿聪明机灵招人喜欢,贾母心头像是割肉一样疼。
小丫头过来回话: “老太太,二奶奶说大姑娘已经好多了,多谢老太太记挂。”
贾母缓过神来,又道: “让厨房做软烂的山药粥送去,那东西对脾胃有益处。”
丫头得话,又匆匆掀帘子出去。元春前儿积食了,身上不好,贾母要是关心落了一个,下人们又要说嘴。
自打王子腾得圣上青睐,二房那边水涨船高,不安分的下人又冒头了!
大房那边的人未必规矩,贾母管过家,奴才丫头都是这等脾性,可大房媳妇面上弹压得住,二房媳妇镇不住也罢,还会被
如果林如海被指派到金陵一带,荣国府祖辈积累,还有史家的人脉尚且能用,外任的去处,偏偏是摸天不沾地的庐州,贾政在工部探听不到多少消息。
贾母长吁一口气,没有林如海圣上跟前人,荣国府今后探查圣意,那就难了!
荣国府里留着林璋养几日,去给林家老二过周岁,给林璋过四岁的生辰,孩子们都热热闹闹,养在一处玩,平日里林璋就歇在贾母屋里,贾琏每日都和林璋依依惜别,恨不得一日背一首送别诗,贾珠和贾瑚有课业,不像贾琏每日能演好几出。
林如海把宫中之事交割完毕,去吏部领旨,九月里天不热,带着一家大小出京赴任。
临别之前,自是有一番同僚相送,贾赦和贾瑚骑着马一直送到城门外的驿站,林如海看着远处越来越远的城门,思绪飘回与朱谦和苏哲小聚的那一晚。
自从他们先后离开翰林院,相聚的时日只少不多,今年以来未曾凑齐过。
原先几人一起还会玩笑一二,林如海远行之前最后一聚,席面上的气氛像是凝住的墨,沉沉化不开。
三人中话最少的朱谦自饮一杯: “圣心难测,诸位谨慎。”
林如海亦是带着几分感伤,勉强笑道: “自是该饮,我们许久不聚,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如此把酒言欢。”
苏哲沉默着,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窗边的兰花叶子,林如海开口问: “我许久不得见你,东宫那边为何训斥”
苏哲道: “不是什么大事,先前我给你通风报信,东宫那位心里生了芥蒂,大约是觉得我处事多有私心。”
林如海心知肚明,上回苏哲在宫门前拦过自己以后,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不是苏哲变了,而是苏哲背后的有些牵扯,让他不得不变。
朱谦马上道: “殿下不至于此,那件事情与殿下无关。”
朱谦明摆着是太子的人,当然要维护太子,苏哲给他斟满酒,笑了: “若真与殿下有关,恐怕我早就被发配道爪哇国了。”
太子不至于专程与林如海为难。
苏哲把林如海跟前的酒盏也满上,扯着唇笑道: “而今已成陈年旧事,我也不瞒你了……那人是尚书大人的一个门生,想使绊子,中舍人的位置原本是他的,应当轮不到林兄。”
挡了旁人的道,还是黄尚书的人,怪不得有这么一遭,礼部的人会管到一部分宗亲之事,消息比别处灵通。
朝中当官的多数都谈不上光明磊落,抓紧一切机会,能给你使绊子时恨不得再挖个坑,所以才有结党一说,互相庇护。
听苏哲一说,朱谦脸上也带着几分讪讪: “你长得好,又招圣上喜欢,肯定有人看不惯。”
朱谦冷眼看着,林如海素来行事低调,只因生得出挑,前面被退出去顶事反而得圣上欢心,背地里好些龃龉。
那些大人读圣贤书考功名,依旧会妒忌人的相貌出身,若不是林如海立身持正,私德甚好,御史台肯定会参他好几本。
林如海笑笑,举起杯盏: “我早想到有这样一日,若不是朱兄有过人之能,大约也会被外放。”
朱谦的境遇又好到哪里去现在太子和圣上留着他,还不是因为有用,能用,好用。
苏哲又道: “先前圣上采纳东宫提议,削去不少勋贵势力,现下见殿下羽翼渐丰,圣上心底不安,又将那些人提上来互相制衡,你出去也好。”
大家都看得明白,圣上第二次下江南,提拔上来的人是哪边的,结合前世的经历,天家父子斗法,才刚刚拉开序幕。
甄家接驾身份水涨船高,再有贾,史,王几家联合,王子腾一路高升,甄家女儿进宫为妃,贾家也把贾元春送进去谋求出路,四王八公抓住机会敛财揽权,相互串联,权势愈盛,最后随着新帝上任,盛极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