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同一时间, 闽厝小酒馆。
圆圆将五名钟点工的资料发到了初南手机上:吴为煌,Kev,阿琴, 小栗,张云帆。
全是大学城里的大学生, 在小酒馆三个月前急需夜班员工时被聘用, 负责的全都是晚班, 于是十几次盗窃案发生时——没错, 全部都在场。
四男一女。
初南看完后便收了手机,只身站在二楼的监控室外,研究着从楼梯到监控室之间的这一段走廊。
她的右边是将一楼和二楼衔接起来的楼梯, 前面半米处, 就是那个既能当监控室又能当储藏室的小房间。
对, 就是那个存放着监控视频的小房间。
初南静静地看着这个房间:从10号晚上到11号上午,这小房间里究竟都发生过什么?
从不上锁的房门,人来人往的走廊,在营业高峰,所有员工都有可能会上来搬运酒水、寄存私人物品,她该如何在案发当天全来过此处的五个人当中,辨认出当事的“那个人”,或者说,“那几个人”?
初南阖起眼,在静谧的走廊中央, 想象着自己来到了10号那天的晚上——
那一天晚上,她就站在此地, 听着从一楼持续飘上来的音乐声。
音乐声,人声, 欢乐的喧嚣,压抑的暧昧……间或有脚步声远远地传来,不甚明显地夹在各色声浪里。那脚步由远及近,从楼下一路移到二楼来,穿过楼梯,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悄无声息地进了办公室。
然后呢?进了办公室后,“那个人”又会做什么?
这办公室因为时常有人要进来搬酒水,门一般是不关的,为了不引起注意,“那个人”走进来后,应该也不会关门。
可打开六个监控视频、找到所有拍到钟妍的画面、将那些画面全数更换成“贞子现身图”——这一系列举动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大量的时间。如果不关门不锁门,“那个人”是如何确保自己在这个时间段里可以不被人发现、可以安全执行完所有任务的?
或许,他/她在进入这办公室时,可能还带了点什么东西——像啤酒箱、推车之类的,佯装成要上来拿货的样子,将推车堵在办公室门口。而一旦有人想进入办公室,就势必得先把推车弄掉,或是喊一声“这东西谁的啊?”,如此一来,他/她就能确保自己可以及时从电脑前离开、不被人发现……
不,不对——
初南眼皮下的两颗眼珠子迅速地转动:10号那天,钟妍离开酒馆的时间是夜晚十一点五十分。
十一点五十分,正是酒吧最忙、人手最不够的时段。如果当时“那个人”长时间地泡在这小房间里,人手不够时老板不会说什么吗?同事不会抱怨吗?一次两次就算了,可“那个人”分明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成功行窃了十余次,而老板同事们在这两个月里并没有过“XX老不见人影”“都忙晕头了XX怎么还在楼上偷懒”的印象——所以,不会是如此冒险的方式。
那,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才能最安全、最有效、确保自己下回还能这么干……
分批。
初南倏地睁开眼,在二楼走廊上,在右边楼梯前方办公室的等腰三角中心点上,冷冷看进了那曾经被动过手脚的办公室:是,分批。
“那个人”不可能长时间呆在办公室里,所以他/她必须分批、分次进,以着拿酒拿东西的借口,分批分次进。
六个视频,找出所有关于被盗者的画面,换视频——任务量如此庞大,所以“那个人”或是“那几个人”,一定得在盗窃案发生后,多次进入这间办公室,而且,待的时间绝不会只是普普通通的“搬箱啤酒”的时间。
十次,盗窃十次,于是在那十次盗窃案发生后会雷打不动地频繁出入此处者,一定就是盗窃案的相关人!
初南扭头看向安在楼梯对面的监控。
整个酒吧一楼的监控全被人动过手脚,可二楼是“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的区域,盗窃不可能发生在二楼,所以,处理视频的人自认为没必要更改这里的监控。
然而那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个被判定为最不重要的监控,成了记录一切的眼睛!
想到这,初南迅速下楼,扬声喊来了黄老板:“把二楼的监控视频调出来,找出那十次盗窃案发生前后的所有时间段。”
监控录像很快就备齐了——十次盗窃案发生前后的所有监控录像。
从监控记录上看,其实这二楼时不时就会有人上来:搬酒水下楼、送空酒瓶上来、搬桌子、搬椅子……这状态乍看之下是没什么,可如果谁心里有数了,再依着那点儿“数”,将所有上过二楼的员工全都做一番分析——
案发当天凌晨十二点,一道高高瘦瘦的身影抱着两箱啤酒走上来。十分钟后,出去。
案发当天凌晨十二点二十三分,一道清丽的身影进入监控室,十几秒后,抱着箱啤酒,出去。
案发当天凌晨十二点四十三分,一道高高瘦瘦的身影拎着两个啤酒瓶上来。十二分钟后,出去。
案发当天凌晨一点钟,一道矮胖的身影推着个摆满了空啤酒瓶的推车进入监控室,一秒钟后,出去。
案发当天凌晨一点十八分,一道高高瘦瘦的身影又拎了两个啤酒瓶上来,十分钟后,出去。
案发当天凌晨一点二十七分,一道高高瘦瘦的身影又拎子三个啤酒瓶上来,十二分钟后,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