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有些失态了,请见谅,想到这点,就抑制不住激动。网上说,如果给嬴政一个世界地图,说不定咱们现在就不用学英语了,也不用搞什么护照申签才能去国外了,因为始皇帝会把整个世界当做征服的目标。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了,始皇帝有世界地图,但也需要时间去实现不是?】
【所以,其实不只是咱们,嬴政也很清楚,他最缺的还是时间,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要想在短暂的一生内实现那么多目标,确实是很不容易,所以他会显得很着急,还会信所谓的吃药成仙,海外求仙丹之类的——说句不好听的,真练出了仙丹和找到了仙丹,卢生和徐福这些方士,不会先往自己嘴里塞么?嬴政呀,还是有点太过相信人性了。】
嬴政:……
听上去还挺有道理的,是怎么回事?
天幕虽然没直接骂他,可话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惋惜语气,让嬴政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傻白。
其他的帝王听到这里,也有些了悟了,是哈,即便是真有了仙丹,以那些方士的性子,不会先自己用么?即便是他们找再多的说辞也理由,也没办法支撑他们无私地将能让人长生的仙丹,先给皇帝啊。
【所以啊,这个世界上最颠簸不破的道理是,真能赚到大钱的人,不会把自己赚钱的门路随便往外嚷嚷出去;同样的道理,真有办法搞到长生药的人,也不会跑去跟皇帝说,而是会自己躲起来悄悄搞。所以反诈是几千年都要做的事哈,连嬴政这等聪明人都被蒙骗了,难道诸位自认比嬴政还有聪明?】
【接下来,就要讨论一下,关于“暴秦”的问题。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千百年来,都归因于“暴,政”二字。如今随着咱们国家的强大,大家对统一的认可,所以对于两千年前一统华夏的始皇帝,也生出了更多的认同感来,再听到“暴秦”“暴,政”之类的字眼的时候,也会生出一些怀疑,甚至情感上有点难以接受,那么好的老祖宗,怎么可能会实施暴政呢?】
【接下来,主播就大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解析一下“暴,政”的缘由,看大家能不能更接受一些。首先“暴,政”是有历史前因的,大家都学过“商鞅变法”,这一部分还是战国历史部分的重点考点,因为它确实是促进了秦国国力的大大提升,是一个历史性的起点。商鞅的变法措施,很符合法家的风格,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君权法治”“依法治国”,这里的法不是咱们今天所说的法律的法,而是指统治阶级制定的规则。而且十分强调执行力度,所以才有徙木立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呢,又是个很大的话题,所以这里就不深入解释了,总之呢,相对于更为温和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法家就会显得严苛许多,不讲情面许多。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制定明确的制度要求,然后都严格执行,这一套听起来,就会觉得十分有战力,举一国之力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做到,这种状态适合什么时候呢?没错,适合战时状态,将资源和人力都由国家统一调配,有限的资源先保证最紧要的所需,国家战力自然就能强大起来,所以秦在七国之战中,能笑到最后。】
【可是,问题在于,秦完成了统一后,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不再是战时状态了。这个时候,全国上下,特别是老百姓们,很想能够松懈一下,能够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一下日子。之前一直支撑着国家对外打仗,不就是等着这一天么?】
【可是法家思想为主导的秦朝,没能跟上这种转变,在赋税、徭役、兵役等事情上,依旧保持着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做法,依旧将万民当做工具人了,所以到现在,人们依旧还在说,秦朝时,又是修驰道,又是修长城,还要修阿房宫和秦王陵墓之类的,导致徭役兵役都十分繁重,这些都是秦“暴,政”的体现。】
【其实嬴政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对民力的使用,不能过度,对贫民和无产者,他几乎没怎么征调动用过,因为他意识到了这种人因为穷,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若真的将他们逼急了,可能就真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了,直接拼上命干一场。可是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他就没有嬴政这种意识,真正做到了横征暴敛,只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就将“暴,政”推行到了极致。】
【仔细分析和甄别一些史料就会发现,“暴秦”是真的,但不是在始皇帝时期,而是在二世当政时,而始皇帝因名声太大,且二世又是赶的嬴政在位时动工的那些工程的进度,所以“暴,政”的帽子,就无形中戴在了始皇帝的头上。法家的体系,本不适宜已经结束了战争,应当安享和平,一心发展的秦朝,始皇帝当政时,还能平衡一下不合时宜的法家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但二世胡亥这种人,根本做不到始皇帝那么精妙的操作,秦二世而亡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秦没怎么意识到法家思想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毕竟春秋与战国的时间跨度达到了五百多年,历史是有惯性的,经历了几百年动乱的大地,一时之间突然安宁了下来,制度跟不上这样的现实变化,也很正常,所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才十分可贵。】
这一段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让秦国的公卿们,都忍不住安静了下来,细细思量着天幕话中的意思。
按照天幕的意思,秦亡确实是因为“暴,政”,而“暴,政”的源头,就是秦国坚持了一百多年的商鞅确立的法度,是出了问题的,是不适合秦一统六国以后的发展的。始皇帝在位时,反而是压制住了这种矛盾,所以秦朝才安稳了一些年,但始皇帝一去世,无人能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胡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矛盾,让秦更快地分崩离析……
这时,许多公卿看胡亥的神情,就显得有些不善起来。
胡亥注意到周围人的变化,顿感情况不妙。
嬴政:“暴,政”的黑锅先放一边,我是怎么想都没想明白,皇位怎么到胡亥手里的?用脚指头选继承人我也不会选胡亥啊!我另外22个好大儿呢?
顺道吆喝一下:隔壁的清穿文开坑啦~欢迎宝子们过去瞅一瞅,看一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