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看着满屋子鲜花一般的姑娘小姐,贾母觉着心里都亮堂了不少,面上更是开怀,坐在上首乐呵呵的看着她们说话。
因着初二回门的习俗,宝玉陪着宝钗回娘家去了,是以,倒省去许多麻烦。
不一时,史湘云也来了。
她公爹年前结束公务,一家子都回京来了。
史家却是无诏不能回的,贾母因怕她无娘家可回,佳节伤怀,便一并叫了过来,权且算她娘家了,也有一层撑腰的意思。
“老太太!我来了!”虽梳起了妇人发髻,妆扮也不似从前做姑娘时俏丽明艳,选的颜色、首饰亦都是沉稳的,这性子却还是那样活泼爱说。
这会子一进门便豪爽的嚷起来。
大家忙起身将她迎进来,姊妹亲人相见,如今已为人妇,心境又是不同,一时大家感慨万千。
李纨拉着她坐下,笑道:“这么些姑娘姊妹里,再想不到你竟是第一个成亲的,可见世事难料。快同我们说说,新姑爷待你如何?”
提及夫婿,连大大咧咧豪爽惯了的湘云都一时有些害羞。
她面上微红,却也只扭捏了一下,便道:“他带我自然是好的……”
黛玉悄悄退后半步,轻轻握了握迎春的手。
迎春在一众言笑晏晏的欢快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被手上暖意唤回心神,勉强挤出一个笑来。
二人携手出来,院子里的迎春花已经开了,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给清冷的冬日点缀上了几分亮色和暖意。
一时谁都没有说话,只有身后热闹的说话笑闹声隐隐传来。
黛玉本不是愿管闲事的性子,可迎春擡手间不小心露出的腕子上那刺目的青紫鞭痕,实在太让人惊骇。
可偏偏席间众人都好似全然不曾看见。
想起惜春悄悄同她说的话,不由轻叹一口气,好歹相识一场,有些话不讲便总要窝在心里。
只是一时不知如何开口,想来想去,想起从前她丢了金凤时的场景,便道:
“二姐姐还在看《太上感应篇》吗?”
迎春正望着院子里一个浇花儿的小丫头出神,闻言回首,“嗯?”
黛玉看着她茫然的眼神,只得又问了一遍。
“看啊,怎么不看呢,”迎春神色怔了怔,将目光望向天上,叹息似的道,“若不看,可怎么熬下去呢……”
“孙家待你不好吗?”
迎春转过头来,看着眼中有隐隐关切的黛玉,心里感动难言:她初时也回家哭诉过,小心翼翼的提起孙家种种,可谁又肯为她做主呢?
大家都做不懂,反越发催促她回去,叮嘱她侍奉夫君、婆母要用心尽心。
后来她便也不再提了,如此倒能多在家中待一会儿。
可她又不是真正的木头,怎么会当真没有哀怒呢?
因此,旁人不过含着些微关怀的一句话,就叫她忍不住落下泪来。
黛玉见她竟忽的哭了,忙拿了帕子替她拭泪遮掩,又将人领至屋后凉亭。
“二姐姐,快别哭了,一会儿还要入席,倘或哭肿了眼睛,大家问起来,倒要如何应呢?”
黛玉由着她哭了一会子,出声劝道。
迎春闻言,抽抽噎噎止了哭,有些不好意思,背过身整理仪容。
黛玉不去打扰,只轻声道:“姐姐往后有何打算呢?”
“还能如何呢?这都是我的命,”迎春用发钗抿好散落的发丝,语声沙哑,“等到哪一天还完了,也就罢了。”
黛玉尚未开口,远处便传来一声唤。
“林姐姐!你躲在这里做什么?”
是史湘云。
待走进了,才看见被黛玉挡着的迎春。
她惊奇道:“二姐姐?你们两个何时这样要好了,我好容易来一回,你们还要撇下我跑到一边说小话儿……”
话音未落,看清迎春情状,不由吞声,接着又道:“二姐姐怎么了?哭什么?今儿可是高兴的日子。”
迎春已收拾好了,只余眼角微红,她惨淡一笑:“没怎么,不过见到姊妹们高兴。”
说着将发钗别回脑后,擡手间衣袖翻开,露出一道紫红末梢。
湘云原就半信半疑,这会子眼尖,一把抓住她的手腕:“这是怎么回事?!”
“嘶……”迎春倒抽一口气,却挣不开她。
黛玉见状忙道:“云儿快松开!”
湘云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手。
“是孙绍祖打的?”
卫若兰交游广阔,一回京便应酬无数,回来时也同她闲谈几句。
原来,那孙绍祖本就怨怼贾赦收了银子不办事,只是到底初来乍到,贾家又高门大户,不敢如何,见迎春性子过于和软,便只暗自拿她出气。
开始还收敛着,不过指桑骂槐,给些脸色看。可自贾赦下狱,他又偶然间攀上了贵人,便越发没了顾及,彻底和贾家撕破了脸,借着贾赦女婿的身份,胡咧咧些所谓“秘闻”,对迎春更是动辄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