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念头一闪而过,这也不是她能左右的,黛玉摇摇头便略过了。
这日婚期择定,荣亲王府来下聘礼,声势浩大的满京城都来瞧热闹。
先有内务府自宫中派出一队,是亲王娶亲的定例,因帝后增添许多,又加了十人捧着东西。
凌珺吩咐内务府总管先带着人来王府,总管不明所以,到了才发现还有一队,瞧着不比宫中少。
惊讶过后便上前凑趣道:“王爷这是要把整个王府都搬去王妃家了吧?”
凌珺心情愉悦,闻言眼睫微弯。
周行拎着两只活泼欢腾的大雁出来,笑道:“也就是这府宅不能搬,不然必要一块拉过去才好!”
总管被长颈、巨翅皆挂满了喜庆红绸的大雁夺去眼神,绕着那两只足有半人高的健硕大雁瞧了又瞧,啧啧称奇:“怪道王爷不要内务府准备的,这两只可真是少有的神气,哪里猎来的?”
周行带着些与有荣焉的得意,道:“这可是我们王爷在城外守了半月才挑出来的,给王妃的聘雁自然要用王爷自己猎的。”
其实以凌珺的身份,并不需要如此,可他不愿委屈了黛玉,便一定要按足世间习俗规矩,别人有的她也要有,还要尽可能的更好。
凌珺由着两人打趣,心中估算了时辰,道:“够了没有?若误了吉时,看我怎么收拾你。”
周行和内务总管相视一笑,带头走在前面。
浩浩荡荡的队伍敲锣打鼓沿大路自荣亲王府往林家去,街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有顽皮孩童一路随行,凌珺命人拿了点心果子与他们吃,又沿途分发,见者有份,收获遍地恭贺。
声势浩大的送聘队伍吹吹打打到了林家门前时,队尾还未完全出了荣亲王府的大门。
林如海今日休沐,站在门前迎接,看着长身玉立,挺拔如竹的准女婿,和他身后绵延不绝看不到头的队伍,心中郁气稍减。
这盛大的排场足以证明凌珺对黛玉的看重:就算女儿被抢走了,也得被人捧在手心里。
翁婿俩不论心中如何,面上热情寒暄招呼后,林如海将人迎进大门。
内务府总管捧着两摞厚厚的礼单,于前厅亲自唱念。
随着他的声音,捧着东西的内监和王府侍卫伴着门外惊呼陆续而过,将东西擡到后院。
“······东海夜明珠一百六十颗,朝云烟霞锦缎二百二十匹,京郊丰水良田一千二百亩!”太阳西垂,内务府总管声音都有些沙哑了,终于将礼单念完。
寒冬腊月竟出了一头的汗,他撩起袖子擦了擦,合上礼单双手奉给林如海,心内暗暗出了口气。
林如海双手接过,竟足足念了一个半时辰,已有些误了饭时。
送来的聘礼后院搁不下,已经连前院也摆满了。
看着原本开阔的庭院变得插脚无空,林如海命人将礼单送到黛玉手里,叫她开了库房自己去收拾,便忙张罗着众人吃饭。
外头早已有些疲了的人群坚持看完热闹,正唏嘘感叹着要离开,却被林家下人引着去别院入席吃酒。
原来林如海早以命人备下席面,不拘亲疏远邻,来者是客,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一时又是恭贺声不断,大家欢欢喜喜同去吃饭。
无人注意街角一顶停留许久的藏蓝四角悬白花小轿。
宝钗放下车帘,吩咐轿夫继续前行。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啊。
与几年前初上京城不一样,那个时候她若勉力谋划,也算能和林黛玉比肩。
可如今林家蒸蒸日上,薛家却日薄西山,她已经再也不可能同她平起平坐了。
薛蟠问斩,薛姨妈虽早有准备,可到了跟前也免不了悲恸,如今日夜哭啼,已下不来床了。
薛蝌老实,却过于木讷了些,因此事事要听宝钗安排。
宝钗忍着悲痛料理了薛蟠的后事,力倦神疲也不敢歇息,强撑着打点精神将家中的铺子、生意一一清点,才发现薛家几乎是连个空架子也撑不住了。
原本独一份的皇商生意当初因着小戏子的事儿已被分出去一半,如今又因着薛蟠之故,更是彻底被褫夺了资格。
借给王夫人的银子······
宝钗摇头苦笑,母亲总还念着那点姐妹之情,她却知道,这钱一拿出来,便是肉包子打狗,绝无回来的可能。
可她不像母亲,为了薛家,为了往后的日子好过些,她必得讨回些什么。
薛家的钱,抑或是宝二奶奶的位子。
最后看了一眼那座连伸出墙外的树叶都挂着喜气热闹的宅院,宝钗回身坐定,随着摇晃的二人小轿闭上眼睛,趁这个空养养精神。
黛玉托腮坐在窗前,听着外头热闹的人声和喜庆的锣鼓,耳边还有弯月绘声绘色的描述前院景象,饶是再羞,到如今一天下来,也已经习惯了。
她不能出去,凌珺今日恐怕也不能进来,眼看着天色渐暗,大红灯笼次第亮起来,照得半边天都红起来,黛玉揉了揉眼睛,拿起一个脆柿堵住弯月的嘴,终于止住了喋喋不休的聒噪。
此时圆月抱着一叠册子进来,道:“都归置好了,按姑娘的吩咐,把东边一个闲着的院子打扫出来暂且放着。”
黛玉接过册子翻了翻便递回给她,不甚在意道:“你收着就是。”
圆月笑着道:“老爷说等大婚时要将这些聘礼加上姑娘的嫁妆一并擡去王府······”
黛玉正被窗外一个跌跌撞撞的小小身影吸引了眼神,并不曾听她的话,眼睛还盯着外头,口中问道:“什么?”
圆月见她这样心不在焉,也不再提,而是上前一步道:“姑娘瞧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