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如今贾家正热闹,前有薛家的宝琴、薛蝌兄妹过来投亲,薛家母女虽搬出去了,可贾母因喜爱宝琴,独留了她作伴。
今日又有李纨寡婶带着两个女儿、邢夫人的兄嫂带着一个女儿名唤岫烟的到了,都聚在贾母处,乌压压站了一地的人。
贾母最是爱热闹的,因黛玉、湘云家去,正觉冷清,好容易元春有喜,才又略略开怀了些,如今见了这么些人,由不得欢喜非常。
“我早起还同鸳鸯说呢,那屋檐底下的喜鹊叽叽喳喳叫个没完,原是应到了这里。”一面说着,一面叙话,一面又安排留饭。
凤姐自不必说,忙上加忙,幸得之前闹了那几出,王夫人拔擢上来那些人,大浪淘沙过后,到底留下个能用的探春,如此还能帮衬一二,叫她喘口气。
二人收看各人带来的礼物,又忙着安排住处,还要命人去厨房定菜式席面,忙的可说不亦乐乎。
其余人等自然各自认亲,自去叙别离之情。
今日薛家母女也来了,看过王夫人原要回去,听说府里来了这么些人,便又过来贾母这里。
此时薛姨妈正满面堆笑的拉着邢夫人和她嫂子说话,一边不住的看向和宝钗站在一处的邢岫烟,似在夸奖。
贾母看着满屋子人,眼睛来到这边时,微微眯了眯,便又笑呵呵的转向别处。
宝玉看着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儿,却不像往日一样兴奋,有些落寞的坐在那里,瞧着有些孤伶伶的。
前儿在园子里撞见一个小戏子在地上画“蔷”,淋了雨也不知道跑,宝玉和她搭了几句话,回来便一直闷闷的。
他从前只觉得这世间的女孩儿如花朵一般,恨不能都移栽进自己屋里,可昨日才明白,每个人一生该得多少是注定的,终究你也只能得自己那一份儿。
想到这里,不由又想起黛玉:也不知她肯不肯给,若不肯,自己是断不能要旁人的,少不得一辈子孤苦罢了。
又想她自家去,两人越发见得少了。
昨日听说她身上不舒坦,他连戏也不听,忙忙的赶过去,林伯只说吃了药,才睡下,宝玉只得又出来。
却也不想回去,索性出城去祭奠金钏儿,谁知晚间回来,又听说她来了,宝玉捶胸跺足怨晴雯不叫人喊他回来,被晴雯翻了几个白眼好一顿抢白,赌气睡下了。
思绪凌乱,干坐半晌,宝玉愣愣的盯着地上一点光影,忽然福至心灵,起身蹭到贾母跟前:“老祖宗,今日咱们家里这样热闹,何不把林妹妹也请过来,还能更热闹一些。她总自己闷在家里于身体也无益,正该出来多和姊妹们玩笑说话才好。”
贾母原就想问问黛玉北静王妃的事,闻言笑盈盈的看了他一眼,吩咐人去了。
林家早已过了初时的忙乱,随着主心骨先后赶来已经渐渐回归平静,只是家下仆从来往匆匆,面容肃穆,叫人能看出几分端倪。
须发皆白的老太医们被圆月送出来,边叹气边摇头远去。
圆月站在门槛处,努力平复情绪,用袖子擦了擦眼眶才又回身进去。
林如海背着手站在窗边出神,面色平静的如无波古井,只有微微拱起的背昭示他并不像表现出来的一般平静。
圆月透过床边纱帐和荣亲王之间的缝隙,只能看见姑娘白净小巧的下颚,她忍不住喃喃出声:“昨晚上回来还好好的,瞧着连风寒都好了,还同我们说了会子话,谁知今早就······”
荣亲王把整个太医院都搬来了,太医们却俱是束手无策,直道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症状:脉象与常人无异,却不能醒来。
就在她自责绝望的时候,就见荣亲王轻而温柔的拾起姑娘的手捧着,随后道:“你们都出去。”
几个丫头面面相觑,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却好似突然想起什么,面色再不复方才平静,仿佛看见了什么希望,挥挥手让她们都出去。
待人都出去,林如海快步走过去,看着凌珺急切地道:“你有法子对吧?当初······”
凌珺看着他,道:“等她醒过来,我便请旨赐婚。”
林如海一怔,便又听他道:“左都御史的女儿不能周全,荣亲王妃可以。”
林如海哑然:这是怪自己没有护好黛玉。
一时有些怪异的感觉,好像女儿已经有了更亲近的人,和自己远了一层。
林如海觉得这个想法很可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能沉默许久,缓缓点头。
“好。”
他如今所做的事,确实会招来许多麻烦,若女儿嫁去王府,他也能彻底放心了。
不过······
“王爷身份贵重,有些话或许不该说,”林如海紧紧盯着凌珺,道,“可我林家家训有云,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林家女儿所嫁夫婿最好也遵守这······”
“林大人多虑了。”凌珺冷然,不愿多作解释,只道,“请。”
林如海定定的看了他半晌,拱手道:“黛玉就交给你了。”
屋里终于静下来,凌珺回身走到床边,居高临下的看着床上安然睡着的人,屈起食指轻轻蹭了蹭她的脸颊。
“这么不小心······”
说着弯下腰,随之话语消失在两人相触的唇间。